• 设为首页
  • |

70周年庆之际探秘自治区非遗馆:以文化为桥,绘就民族团结与专业担当新图景

文章类型:党建动态 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17 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人:大成乌鲁木齐分所           

1.png

   当指尖拂过和田玉雕琢的细腻纹路,耳畔传来十二木卡姆的悠扬旋律,不同民族的语言在此刻交汇成同一种赞叹 —— 这是今日我所律师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,定格下的温暖画面。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,这场非遗探秘之旅,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,更是我所 “各民族同心聚力,以专业护航正义” 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
非遗展品:同心共生的见证

     推开自治区非遗馆的大门,“节庆中的非遗” 展区里,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服饰、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道具、回族的花儿民歌乐谱整齐陈列,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在此和谐共生;“丝路上的非遗” 专题展中,跨越千年的地毯织造技艺、乐器制作工艺,诉说着各民族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。

2.png

     “你看这张艾德莱斯绸,染料配方里藏着多民族智慧的融合!” 参观过程中,阿丽米热律师指着展柜里的展品,向身边的同事细细讲解;吕希雅律师则结合自己办理过的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案件,分享如何用专业法律知识守护这些 “活态瑰宝”。不同民族的语言交织,专业视角与文化情感碰撞,此刻的展馆,不仅是非遗的展示地,更成为律所各民族同仁增进了解、凝聚共识的 “同心空间”。

     作为一家多民族融合的律师事务所,我们始终坚信: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基石,也是专业服务的力量源泉。从日常办案中各民族律师组队协作,为不同民族当事人提供精准、贴心的法律服务;到参与社区民族团结普法宣传,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、传递温暖 ——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,早已融入我们的执业理念与日常行动。

非遗匠心:法律人的专业担当

     非遗馆内,“抟埴之工” 展区里,陶艺匠人对每一道工序的严苛把控,“弦歌不辍” 展区中,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传承,让在场律师深受触动。“非遗传承讲究‘匠心’,我们做法律工作,同样需要这份‘精益求精’的态度。” 唐爽梅律师感慨道。

     这份 “匠心”,正是大成深耕法律领域多年的专业底色。在民商事诉讼中,我们对每一份证据的细致核查,如同非遗匠人对原料的精挑细选;在企业法律顾问服务中,我们对每一个法律风险点的精准预判,恰似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细节的熟稔于心;面对涉及多民族当事人的复杂案件,我们不仅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化解纠纷,更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,用有温度的专业服务赢得信任。

3.png

      此次参观中,当得知部分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困境时,律所的知识产权团队当即与展馆工作人员沟通,探讨如何通过商标注册、版权保护等法律手段,为非遗传承 “保驾护航”。这正是我们作为法律人的专业担当 —— 不仅要在法庭上维护正义,更要以专业力量助力文化传承、服务社会发展,让法律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相得益彰。

以文化为桥,向未来而行

     走出非遗馆时,夕阳为展馆的外墙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。回望这场旅程,我们不仅收获了文化的滋养,更坚定了 “以民族团结聚合力,以专业服务践初心” 的信念。

4.png

 未来,我所将继续以多民族融合为优势,以专业服务为支撑:一方面,持续深化各民族律师间的协作,打造更具凝聚力、战斗力的专业团队;另一方面,积极发挥法律专业优势,在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、文化遗产保护、社会治理等领域主动作为,用实际行动诠释 “人民律师为人民” 的使命担当。

     文化因传承而不朽,团结因同心而坚固,专业因坚守而卓越。我们相信,每一次文化的对话,每一次专业的践行,都将成为推动律所发展、助力社会进步的坚实力量。

分享到: